DQZHAN技術訊:中國電科院開展技術攻關 為建設智能配電網研發**成果
配電網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公共基礎設施,確保配網**可靠供電、促進經濟社會快速協調發展,是電網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國家電網公司作為國有特大型能源企業,高度重視配網建設與發展,在推進特高壓電網建設的同時,加大配電網建設力度,提升配網智能化水平,持續提高供電可靠性,保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中國電科院緊緊圍繞公司需求開展配電技術攻關,為建設智能配電網研發了一批**成果,為公司配電網建設運行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規劃** 守護千家萬戶光明
配電網是直接面向客戶供電的電力網絡,隨著配電網的快速發展,客戶對供電可靠性的要求不斷提高。中國電科院堅決貫徹國家電網公司部署,積極回應客戶需求,將提高客戶供電可靠性的理念貫穿于規劃技術研究,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配電網規劃計算分析軟件和配電網運營在線監測分析系統,為公司配電網規劃提供了全方位的技術支撐。
科研成果能為客戶帶來效益才有價值。2010年,規劃成果率先在南京開展應用,技術人員連續半個多月深入現場,走訪新街口中心、洪藍鎮農村等4個典型供電區域,深入調查供電可靠性存在的瓶頸,獲取**手的調研資料。“此刻的辛苦只為了不想再看到客戶在夜晚歡聚時刻突然停電的失望。”這是中國電科院配電研究所規劃室主任劉偉的心里話。項目成果應用后顯著提升了區域供電可靠性,其中新街口中心地區年戶均停電時間降低到31.5分鐘,同時4個區域共實現了約1500萬元的節支收益,實現了客戶供電質量提高和公司效益提升的“雙贏”。如今配電網規劃計算分析軟件和配電網運營在線監測分析系統已在公司系統**推廣應用,成為配電網規劃和運營的重要支撐工具。
“十三五”期間我國配電網建設改造投資將不低于2萬億元,緊密結合配電網規劃國際發展趨勢,中國電科院提出了主動配電網綜合資源優化方法和現代配電網健康指數工程實現體系,將國際**的規劃技術融入現代配電網規劃發展之中,對配電網發展模式進一步探索和**。
技術驅動 助力配電網可靠運行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近20年國內用電負荷年均增長10%以上,中國配電網容量已達美國的1.4倍,規模居世界之首。配電網緊鄰用戶側,其**可靠經濟運行關乎國家**與國計民生,因配電網停電導致的重大政治與社會影響風險激增,配電網的運行控制遇到新的挑戰。
中國電科院借鑒生物體對**、健康及環境變化的自愈機理,攻克了智能配電網自愈控制技術,研發了智能配電網自愈控制系統、智能配電網數字仿真軟件和配電網數模混合仿真平臺,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電網公司科技項目的支持。
配電網自愈控制系統功能覆蓋配電網多類型故障診斷與保護、風險預警與預防、供電恢復、源網荷協調優化、電網沙盤推演與仿真決策等,可對爆炸、短路、斷線、連鎖故障等40余類故障在線預警及預防控制,能夠實現全類型故障**診斷與快速隔離,故障隔離時間達毫秒/秒級,可減少配電網故障25%。
智能配電網數字仿真軟件具有潮流計算、故障仿真、優化仿真等9大類60余項功能,支持2000條及500個分布式電源以上的大規模配電網仿真,在線仿真時間小于30秒,仿真誤差小于5%。。
配電網自愈控制與仿真技術已應用在江蘇、浙江、山東等地,減少事故超過29%,提高分布式電源接納能力超過15個百分點,保障了電網**可靠供電,有力支撐了分布式發電發展,經濟社會效益明顯。
**驗證 筑起配電自動化防護墻
配電自動化系統是配電網**穩定運行的重要保障,為了防止攻擊者通過配電自動化系統迂回控制配電網一次系統,中國電科院開展了一系列**技術攻關,以先進的防護技術和可靠的配電設備為支撐,構建了配電自動化系統防護體系。
2016年2月底,春節的氛圍尚未淡去,科研人員就已兵分兩路,分別到山東、福建等東南沿海及新疆、寧夏等西北地區,摸底排查配電自動化系統**漏洞。排查結束立即投入研發,為了加快研究進度,研發人員放棄節假日,搭建了配電自動化系統攻防實驗室環境,經過數周的聯合調試,以*短時間實現了系統的穩定運行,為防護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技術支撐。2016年11月,**套配電自動化**防護系列文件出臺。經中國信息**測評中心、國家信息技術**研究中心等權威機構在驗證環境下檢驗,結論為:防護方案整體設計較為完善,具有較強的防護能力。
完善的方案還需要設備廠商的密切配合,為幫助終端設備廠商加快應用防護方案,中國電科院研發了配電終端開發套件,目前已向終端廠商投放近兩百套,開發套件極大地提高了終端設備企業的生產效率,縮短了開發周期,降低了開發難度。針對在運設備可能存在的**漏洞,中國電科院研發了配電自動化系統**專項檢測工具。目前該工具已在烏魯木齊、石家莊、杭州等地的近20個配電自動化系統中應用,有效發現和避免了配電終端、網絡設備和配電主機的**風險。
**無小事,為確保入網設備**可靠,中國電科院開發了配電自動化**防護驗證平臺,為配電自動化系統及設備質量管控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截至2017年7月底,中國電科院共完成近150個廠商產品的質量把關,確保了入網設備滿足新一代配電自動化系統**防護方案要求,構筑起守護配電自動化業務**的**道防線。
檢測把關 強化配電設備質量管控
配電設備是配電網的核心載體,設備質量嚴重影響供電可靠性及供電質量。國家電網公司2017年年中工作會議指出,強化本質**,要抓住設備質量這個關鍵。中國電科院連續五年獨立完成配電自動化終端、配電線路故障指示器等配電設備入網專業檢測,全方位支撐公司配電設備質量管控。
為適應智能配電設備的技術發展,中國電科院以設備“智商”檢測為核心,自主研發了配電網運行場景模擬、配電設備綜合性能檢測等全套試驗檢測系統,打造出**適應配電設備智能化、精細化檢測需求的**試驗檢測裝備,檢測技術水平在行業內遙遙**,并在供應商中形成良好的優勝劣汰效應,有效推動了配電設備質量大幅提高。
2015年以來,中國電科院**部署檢測管理系統,升級自動化檢測平臺,健全檢測全區域、全過程錄像設施,逐步實現檢測過程自動化執行、信息化流轉和全過程封閉式管理。同時建立“分組分項,隨機輪崗”的管理模式,檢測任務隨機分配,檢測人員分組檢測、不定期輪崗,降低檢測慣性及檢測人員對檢測結果的干擾。依托先進的檢測技術及管理機制,中國電科院智能配電設備檢測保持著“零投訴”的良好記錄,檢測結果得到廣泛認可。
依托豐富的研究成果、檢測經驗和運行數據基礎,中國電科院牽頭構建了公司配電設備標準體系和質量管控體系,承擔了公司系統內幾乎全部智能配電設備及其試驗檢測相關標準規范、技術方案的制修訂工作,覆蓋關鍵設備、試驗檢測、系統驗收及運行監管等各個環節,從生產、采購到運行,全過程引導配電設備質量健康發展。
在今年上半年開展的配電自動化終端、配電線路故障指示器入網專業檢測中,中國電科院檢測人員發揚一貫的“鐵軍精神”,開啟7×24小時工作模式,一個月內出具檢測報告近300本萬余頁(相當于正常工作量的三倍),百余家供應商在招標前如期獲取檢測報告,有效保障了公司物資招標工作順利進行。中國電科院始終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承擔配電設備質量監督、專項檢測、到貨抽檢和供應商評估工作,高質量完成了國網運檢部、安質部、物資部,國調中心等多個部門的技術支撐任務,以技術**、管理**、標準**支撐配電設備質量管控,維護電網本質**。
標準先行 搶占智能配電國際話語權
隨著智能電網的發展,配用電領域成為國內外電工行業發展*迅速、市場*活躍的新興熱點之一,配用電市場的快速發展對技術標準化提出迫切需求。中國電科院依托堅實的技術基礎,在智能配電國際標準建設方面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為公司和我國電工行業在國際標準舞臺打造了一張閃亮名片。
2011年2月,在公司統一部署下,由中國電科院發起的頭個國際標準項目《IEEE P2030.3儲能系統接入電網設備測試標準》在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獲批立項。面對全新的工作任務,中國電科院迅速組建起由**專家牽頭,配備專業技術人才和擁有國際工作經驗的團隊,圓滿完成了標準編制工作,并于2016年7月正式發布。IEEE P2030.3成為我國在儲能領域主導的頭個國際標準。
IEC PC 118智能電網用戶接口項目委員會是我國在IEC發起的**個技術/項目委員會,中國電科院配電所承擔秘書處及**工作組具體工作。2014年,各國在PC 118的競爭進入白熱化。中國一方面作為秘書處承擔國,需打破僵局推進工作;另一方面作為工作組技術專家,要代表國家和企業利益發聲。復雜的工作環境考驗著專家們的工作智慧和技術實力。面對雙重挑戰,中國電科院團隊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秘書處堅守中立,以開放的態度協調各方意見,妥善利用國際規則穩定工作環境。工作組專家則跳出歐美具體技術細節的爭執,從方法論的高度提出新工作項目,為標準化工作打開了新局面。
2017年2月,IEC SC 8B分布式電能系統分技術委員會獲批成立,秘書處設立在中國。其成功的背后是中國電科院配電所專家近四年的默默堅持與付出。
時間回溯到2014年2月,IEC標準管理局(SMB)根據中國提案成立了臨時性組織AHG 53微電**別工作組,由中國專家擔任召集人。2014年5月,IEC AHG 53工作正式啟動。對于微網這一新興領域,各國都希望掌控相關標準的制定權,在工作會議上展開了激烈交鋒。中國電科院專家在會上縝密論證、據理力爭;會外積極開展“外交斡旋”、耐心溝通,對具有合作基礎的國家積極爭取。2014年11月,AHG 53工作圓滿結束。憑借過硬的技術實力、勤勉的工作態度、開放的合作精神,中國電科院專家在贏得各國專家尊重的同時,也順利推動了IEC SEG 6非傳統配電網/微電網系統評估組的成立,并再次受邀擔任召集人。
AHG 53及SEG 6的堅實工作讓各國充分認識到在微網領域系統性開展標準化工作的重要性,以及中國在該領域深厚的技術積淀,*終贏得了各國對成立IEC SC 8B分布式電能系統的一致支持。